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毛泽东听说中央机关有一个理发员想上前方打仗,不愿意在后方做服务工作。有一天,毛泽东去理发,边理边和这位战士唠嗑。毛泽东说:“你的理发技术真不错,把我变得年轻多了。没有你这样的理发员,我们的头发长了,还有战士们从前线下来,头发长了都找不到人理发。看来,你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和前线的战士的工作一样,都很重要,都少不了。”这位理发员听了,觉得主席把自己的工作和前线战士的任务联系起来,很是感动,当即向主席表示,要安心在后方为大家服务。毛泽东对这位理发员委婉的批评,是一种很高的批评艺术,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革命队伍中历来重视批评工作,毛泽东同志曾总结过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无论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还是带领员工经营企业的企业家,为了团结队伍、整肃纪律,批评人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下属,却是带兵者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处理得当,双方满意,促进工作;处理不当,则激化矛盾,增加工作阻力。所以,批评人一定要讲艺术。
邓小平是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批评了不少的人和事。值得大家学习的是,他的这些批评透视出了非凡的智慧。
1942年,邓小平到某基层视察工作。吃饭的时候,他在连队的伙房拿起一块锅粑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但是,锅粑里面含有沙子,吃起来“咯嘣”、“咯嘣”地不停作响。于是,邓小平一面吃着,一面对炊管人员说:“米里沙子太多了,这可要不得哟。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不是沙子加步枪哟!”一句“沙子加步枪”让炊事兵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但随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改进。
批评不是对下属的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等等,而是善意地、公正地帮助下属认识、纠正缺点和错误。其目的是,接受教训,以利再战。正如毛泽东说的,批评的精要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