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树深,潘树深讲师,潘树深联系方式,潘树深培训师-【讲师网】
32
鲜花排名
104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潘树深:易经中的企业管理思想(上)
2016-01-20 49354
2006-06-28 16:23:51 来源: 中大管理论坛梁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繁荣,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就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所有各种企业的兴旺发达。而企业的兴旺发达,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可称为国家栋梁。

众所周知,我国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今天除外)。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101岁,俨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这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大家往下听就会同意这一看法。

第一讲 易经及其重要地位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易经概说

1.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从这个意义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本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由于夏朝的《连山易》和商朝的《归藏易》已经失传,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为山,以山作为起点,反映出原始社会的特征。《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坤为大地为母亲,以大地母亲作为起点,反映出母系社会的特征。《周易》则以乾卦为首,乾为天为父,以天作为起点,反映出父系社会的特征。

我们平常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两部分。上经由乾至离等三十卦所组成,下经由咸至未济等三十四卦所组成。每卦由一个卦象、一句卦辞、六或七句爻辞所组成。

《易传》则由十篇文章所组成,分别是《篆》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它们如同为易经加上了翅膀一样,故又称为十翼。这十篇文章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对易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和阐述。用科学的逻辑和唯物的观点,揭示出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易传这十篇文章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易经本身。所以,我们在读易经上下两经的同时,必须也认真读一读易传这十篇文章。

2.易经的来源

《系辞》中说:“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就是阴阳,四象则包括老阴、少阴和老阳、少阳。但八卦和阴阳理论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谜。

关于八卦的来源,有这些说法:古天文学、河图洛书、文字、数字、官职、占卜等。关于阴阳的来源,有如下说法:天地之分、生殖器官、占卜工具、结绳计数方法等。

传说易经三圣:伏羲、周文王与孔子。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发明了先天八卦。邵伟华先生在其成名作《周易与预测学》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八卦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到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监狱里时,也许是时间太多,也许是其他原因,他又推演出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并给每一卦配上卦辞。每卦包括六个爻,乾坤二卦多一个爻,共386爻。而周文王的弟弟周公则完成了每个爻的爻辞,使之成为较为完整的一部易经。

到春秋时期,又由孔夫子作十翼,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易经体系。但也有人认为,十翼并非孔夫子一人所作,而是由多人所作。实际上,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之后,到了50多岁时才开始研易,因而他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以后,历朝历代又有很多学者研究易经,并为易经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特别在汉代和宋代,对易经的研究形成两次高潮。其中,以宋代的朱熹为杰出代表。他与程颐、程灏都是宋朝理学的代表人物,堪称一代宗师。今天,我们期待着能够形成第三次高潮。

(二)易经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拥有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儒家的六经之首,甚至有人称之为万经之首。但在一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提出《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是导致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重要原因。杨教授的谈话显然对社会和企业界的易经热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一场争论。那么,《易经》在人类社会中究竟处在一种什么地位呢?它能否成为一本现代工商管理的参考读物甚至指导思想呢?

首先,易经可用64种卦象来代表64种状态,每种状态又从6个方面揭示其中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发展规律。能够使用如此简约、概括的方法来描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祖先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其次,《易经》决不仅仅是一本算卦的书,它实质上是从天、地、人的关系角度来推理个人、社会、国家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规律,里面蕴涵了诸如“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对立统一”等哲学道理,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难怪被孔子尊为六经之首。

再者,西方的哲学家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科斯林在《基业常青》一书中也都引用了很多《易经》思想,比如阴阳协调观念、对立统一观念、系统观念等,这对西方式的理性演绎推理是个很大的突破。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都曾经感叹道: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乃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周易。可见周易在西方哲学家心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曾经说过,“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东方智慧,就会变成瞎子;东方社会如果缺少西方科技,就会变成瘸子”,可谓非常精辟地概括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作用。他还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实际上,二进制、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科技的诞生,都是和易经息息相关的。而若没有二进制的诞生,近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20世纪,电子技术和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改变了地球上的整个世界,甚至还会改变地球以外的世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重大的科研成果有14项,其中12项皆与易经原理有密切关联。事实上,易经和生物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现了生命的本质。易经之所以能够用来预测人生,也许正是由于它本身就是一把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

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张协和老先生曾说:“近代学者由于易经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4人——德国海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美国杨振宁、李政道(华裔),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

由此可见,就连杨振宁本人,他当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成就,也曾经得益于易经思想。今天却说出这种不合实际的话来,难免让人觉得有炒作之嫌。实际上,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诞生,主要是由于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桎梏,而决非是易经之过。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中国的科技发展自然就会落后于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西方国家。这是一个非常浅显、明白的道理,得过诺贝尔奖的杨教授不应该不明白。如果是明白而故意装糊涂,那就难免有数典忘祖的味道了。

(三)易经在现代工商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有位企业家曾说:“周易首言富,系辞论理财。”所以说,古代的易经和现代的工商管理是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决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一种有机的联系。近二十年来,《易经》重新在我国流行起来,市场上不仅出现《易经》的各种版本,而且还有易经与管理的各种书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很多企业家也喜欢读《易经》,喜欢谈中国文化,很多企业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表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利弊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取得可喜的成功。

有人认为,今天我们有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理性、实用、尊重个人价值)的,属于企业的“经济基础”,如果你引入的文化(上层建筑)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感性、务虚、尊重集体价值),有可能导致与你的初衷相违背,反而弄巧成拙。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

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经中包涵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只是由于缺少“德先生”、“塞先生”的成分,使它在近代抵挡不住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但儒家文化能够统治中国社会2000多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的“自我反省”、“超越进取”、“忧患意识”是有关的,这也是这种文化的精髓所在。

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远东高级研究院院长,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哲学家。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结合西方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理论,创建了颇具特色的现代管理系统。1979年他运用易经思想,研究管理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中国化”的奋斗目标,并身体力行。1987年8月,他在台湾发表了《C理论——走出中国管理自己的天空》一文,创建了易经哲学为主体思想的C理论架构,并形成了一整套易经管理系统。1990年4月,他到了北京,在中美合办的决策管理科学在职研究生班讲学,题为“易经管理哲学之理论和实践”,对易经管理系统的理论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理论以层次问题、架构问题、C理论、人性分析和人力资源开发、易经管理模型以及决策分析为基本内容。C理论的C字含义广泛,包括中国(China)、文化(Culture)、儒家(Confucius)和易经(The Book of Change),它们的关键字的开头字母都是C字。

20世纪80 年代初,我国某著名高校曾经请来一位外国专家讲管理学。令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外国专家不讲西方各种管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而是以“《孙子兵法》在日本当代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题,向中国人大讲特讲充满智能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使得在座的听众感到既骄傲又汗颜。

当代美国哲学家理查·罗蒂说过:“在一切非西方的文化间,中国文化无疑是最古老、最具影响力、也是最丰富多彩的。人们或许因此而可以希望,在西方理解自身过程中最近发生的变化,将有助于西方知识分子从中国方面多多获益。”总而言之,我们没有理由低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对本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与反省。

20世纪初,美国立足于自身优势,发明和发展了一套风靡全球、并美其名曰“科学管理”的美国式管理。20世纪初,日本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建立起一套令世人震惊、带有军事色彩的日本式管理。今天,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易经思想为哲学基础,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式管理之路。这也是我们今天开办这个讲座的主要目的——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复兴我们伟大国家。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易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但它还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因此我在此再讲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工商管理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一本占卜书,但其中充满辨证思想和系统思想。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

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属于入世之学说。不是加入世贸组织那个入世,而是进入尘俗世界的入世。道家则逃避现实生活,属于遁世之学说。而佛家提倡以今生的修行来获取来生的幸福,获取永生,所以说佛家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有人说中国文化缺乏推理思维,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中国文化强调“悟”,形容一个人聪明叫悟性高,练武之人也要讲悟性。佛家讲觉悟,参禅只有“先悟与后悟”之分,“觉悟了就是佛”,“我心就是佛心”。《道德经》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认为“道”是一种混沌、本原状态,说不清,道不明,要靠你去悟。当中国人要形容一种最佳状态时,可能会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说一样东西很美时,可能会说“妙不可言”。

人际关系讲这个,潜规则讲这个,景色美到极点讲这个(雁南飞的景色真他妈的美),领导的最高境界讲这个,连请客吃饭送礼也讲求这个。所以很多老外不适合中国文化,因为中国人很多事情不会跟你明说,得靠你自己悟。但这种思想与现代工商管理是不相适应的,说严重些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则是以推理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最根本的一条假设就是: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所以,西方文化强调的是效率,这是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以《易经》为首的中国文化有所忽视的。

然而我想在此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因为有人造假贩假,就禁止生产任何产品。不能因为有人卖假烟假酒,就关闭所有的烟酒市场。同样道理,不能因为有些江湖骗子利用易经、中国传统玄学来骗人,或者传统文化所存在的一些时代局限性,就把这些文化遗产一棍子打死。夜郎自大、阿Q精神都是要不得的,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甚至总以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

有人简单地将易经和其他中国传统玄学斥之为封建迷信,其实这种说法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因为他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如同开头所讲,易经八卦产生于奴隶社会乃至于原始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在历朝历代已经有过无数事实的验证。本人也有过很多成功经验,包括八卦、八字和风水皆有应验。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所应做的事情,仍然是这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也都是这样做的。

第二讲 易经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易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概括说,易经思想启发我们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尽量建立以下几种思想:1.天地人“三才合一”思想;2.和谐管理思想; 3.太极生两仪、阴阳对立统一思想;4.全息观念;5.变易、不易、简易思想。

(一)天地人“三才合一”思想

《周易》指出,天就是人,人就是天,天的系统就是人的系统,人世间的系统和天的系统是一致的。人世与天界有着相似的规律,人间的现象与天庭有广泛的对应关系,正如《西游记》等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天道的展现过程都可以在人间找到相对应的事物,并且人通过自己的社会行为也可以作用于天——这就是天人合一。有时候,也可以说是天地人合一,天地人被称为三才,故可简称为三才合一。

1.天——代表运气

在经济学的理论当中,讨论"运气"的好像很少。这方面,演化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A··A·阿尔钦是一个例外。此公1950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不确定性、生物进化与经济理论”,提到市场中人的"理性或利润最大化"其实是竞争演化的结果。因为只有那些幸运地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事之辈,才经得住生存的考验而活了下来。在这里,"幸运(lucky)"的意思,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运气"了。

有人认为,运气纯粹依靠天意,也有人认为,运气来自人的主观努力。我个人以为,运气需要天意和主观努力的有机结合。甚至可以说,天意的成分占有更加重要的成分。

演化经济学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方法论学科,把生物进化理论应用到经济学中,向新古典经济学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新古典经济学的利润最大化假设在实践中产生的危害是企业变成惟利是图的经济人。把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看作是企业的包袱,从而造成企业与社会的对立。Alchian企业演化论认为企业只是追求正利润,具有现实解释力。而且,企业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做出的努力即使在经济意义上并非完全是成本,也是有收益的。

但随着演化经济学不断进入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其理论体系需要进行高度提炼和完善。阿尔钦的贡献只是初步的,即使在今天,演化经济学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宏微观经济学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些都不足以阻挡它对新古典主义的冲击。

强调“机会(运气)”以及“比较优势”是成功之道,动机并不重要。在所有竞争者中,谁的自身条件碰巧最适合于经济体系的检验和选择过程,谁就会被选作生存者。这主要受两大因素的作用:第一是“比较优势”,第二是“偶然情形”。首先,相对优势或比较效率比绝对效率或整体优势对成功更有解释力。“通过比较效率来获得正值利润是很切合实际的标准,它要比‘极大化利润’的要求更加宽松”。竞争的胜出者关键在于“相对于实际竞争对手而不他是某些凭空想象出来的十全十美的竞争对手的整体优势如何”。所以有时候,机会更垂青与“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其次,通过植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生存能力的不同”说明“偶然情形”或机会(运气)的作用。是“环境选择了它们”,而不是“什么个体有目的的适应行为”,“而只是发生过环境选择物种的行为”。他还运用通往芝加哥的公路一里说明“系统在个体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具备“指导”资源分配的能力。”

(1)运气来自企业家的创意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家获取成功,有一项极少被谈到的因素,那就是运气。大致的情形是"运气不好"经常成为失败和挫折的理由,可说到成功的事情时,却很少有人承认那里包含着某种运气的关照。那么企业家的运气是从哪里来?

企业家的运气,就是市场里那种种看起来与个人付出的努力没有直接关系的利好因素,挡也挡不住地一起汇聚而来。

想当年,比尔·盖茨当年认定要为PC(个人电脑)开发系统软件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电脑硬件工程师们都相信,要使电脑运算更快,惟有把电脑做得更大。就是说,大家都看好大型电脑的时候,盖茨创意的基础却是"小型电脑将流行"。果不其然,小型电脑很快就大行其道,盖茨和他的同伴们,也就挡也挡不住地发达起来。所以许多人说,盖茨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他的创意。至于为什么这家伙当年就能够拿个人电脑来下注,那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勉强要找一条理由,那就是因为盖茨天生具备一种"企业家直觉"。

创意和"企业家直觉"都是市场中价值很高的资源,对创意和企业家直觉的产权缺乏有效保护的社会里,不可能获得经济增长,也产生不了有竞争力的公司。

(2)运气来自获取资源的可能性

可是,非凡的创意或"惊人的企业家直觉",都不能直接变成商务、市场份额和利润。要取得市场成功,至少还要加上一个条件,那就是社会的一部分资源,能够汇聚到这一位企业家手里,使之能够按照其创意或直觉来生产产品或服务。然后,这位企业家拿来和市场打赌,赌赢的当然就是成功者啦。

所以说,产生关于市场的某种创意或直觉,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哪一些创意或企业家直觉,能夠得到其它资源所有者的信赖,从而能够汇聚起码的资源,获得"赌一把"的机会。这样来看,市场里的"运气"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产生企业家创意或直觉的运气,另一种是获得社会资源来试试企业家创意或直觉的运气。

倘若没有第二类运气的眷顾,纵然你翻江倒海、创意无限,也不会对市场产生半点影响。退而求其次,当个专业出售创意的点子大王也行。可要是谁也不相信,听完你的创意之后哈哈大笑,一哄而散,怎么知道这"点子"究竟是宝贝还是垃圾呢?关于行业标准的研究中,有一个谜团就是:往往一些技术上二流的创意反而主导了市场。也许,这就是由第二类运气所决定的缘故。

所以,产生一点企业家创意或直觉,只是小运气而已。让别人相信你的企业家创意和直觉,才是大运气。微软的大运气,是它在20世纪70年代,就能够拿到IBM的定单。有一张IBM定单在手,还怕找不到人与钱或其他资源吗?

没有最初的这种大运气,日后盖茨横空出世,可就是纯粹的神话了。中外成功的企业家,多多少少被神话的光环所笼罩,其中的"运气"成分恐怕是一个基本的原因。

(3)运气来自人的信誉

市场分派了运气,也就分派了成功。然而,市场究竟是怎样分配"运气"的?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上天向潜在的企业家分配运气时,当事人的信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everbody is unique)角度看来,人人都拥有一点企业家的创意,并不是太离谱的事情。可未来的市场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谁也没有充足的理由事先就能准确地断定,究竟哪一个人、哪一种创意将是"对的"。因此说,社会把资源交付给任何一个潜在企业家的创意或直觉来做,本来就是一件冒风险的事情。

由于资源相对于源源不断的创意永远不足,人类早就学会区分完全不同的风险。比如前几年流传甚广的一项创意,在喜玛拉雅山上凿一个洞,让印度洋的暖风改变我国大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环境。这是不是创意?当然是创意,有没有风险?当然有风险,可能投入巨额资金也打不成洞,也可能打通之后引发环境灾变等。还有另外一种风险,就是宣扬凿洞的企业家讲完故事、圈完钱之后,并不去凿洞,而是大把大把地将公家的银子花光了事。

为了避免这类"绝对的损失",各类社会都不得不把"信誉"放在潜在企业家资格的首位。你讲的创意有多大的技术、经济风险是一回事,你行为倾向的可信程度,能否尽最大努力履行承诺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评估创意提出者的信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考察的结果是,市场总是剔除那些缺乏信誉的"企业家",而把更多的资源分配给兑现了承诺的企业家。

由此可以推测,在企业家创意和直觉值钱的地方,信誉一定值钱。不相信这种推测的"老板"们,将一个接一个付出悔不该当初的代价。

2.地——代表市场

虽然说,重大的设备都是在实验室里发明的,但伟大的产品都是由市场造就的。公司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市场,而公司的成功,不是取决于生产者,而是取决于市场上的主体客户。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过:“我创造市场。”其实,创造市场还是必须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发群众之未发。

(1)市场依靠人的开拓

好的公司满足市场需求,优秀的公司却能够创造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家往往要通过预见新产品、新服务、新的生活方式或者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方式,来获取市场领先者之地位。卓越的市场营销,能够不断地创造社会价值、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下这则故事也许是大家所熟悉的。

日本有家制鞋公司,曾派两名推销员到非洲某地推销鞋子。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当地人大都光着脚,没有穿鞋的习惯。一个推销员认为,既然此地人没有穿鞋的习惯,鞋子肯定没有市场,于是便打道回府了。另一个推销员从相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既然有这么多双脚光着,鞋子的销售市场一定很大。于是便留在当地,用尽一切办法推广,最终打开了非洲的鞋类市场,获得巨额利润。

实际上,这恐怕是一个古代故事的翻版。这个古代故事讲的是: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可是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

鲁国人就问:“为什么?”

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子。你们虽然有专长,但迁徙到没有用途的国度,想不受穷都不可能!"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那里,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当时的鲁国,善于编鞋纺纱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于是“鲁人”就想前往市场空白的越国去发展。同时,他可能也预想到市场开拓初期的艰难,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知道要对顾客“引而用之”,通过引导消费来培养自己的顾客群体。一旦推广开来,市场前景岂不是“柳暗花明”吗?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和接受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老祖宗给我们流传下来的谆谆教诲。

联系到当今市场营销的现实,我们能够发现,大凡成功的企业,对潜在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在市场开拓初期对顾客群体的培养往往是他们的制胜法宝。当年格兰仕从羽绒服改行做微波炉,就因违背了“不熟不做”的老规矩而招致众多非议。但他们高瞻远瞩,看到了微波炉在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坚持走下去,才成就了今天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而且通过强力宣传微波炉对食品加热的方便和快捷,引导消费者使用,才出现了当前国内如此高的微波炉普及率。

(2)把握市场也需要运气

市场是一种根据效率优胜劣汰的机制。市场不相信眼泪,或者说它不具有同情心,它只给予创造出价值的企业应有的奖赏,同时忽略或惩罚没有创造出价值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运气往往还是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运气、市场和人的主观努力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备受争议的“巨人集团”及其掌门人史玉柱,当年曾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炒作和知名专家推荐,使得脑黄金在国内市场迅速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讲,史玉柱无疑是市场炒作的成功代表。在1993-1994年间,人们在市井柳巷、茶余饭后看到和听到的全是健脑对人的好处,全是服用脑黄金后能变得多么聪明。虽然那时还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脑黄金是什么东西,可是“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的激昂口号却万分地鼓舞人心。脑黄金造足了“饥渴营销”的势头,然后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短短数月就打开全国市场,史玉柱和巨人集团赚足了人民币。后来脑白金的卷土重来,再次显示出史玉柱在“引导消费”方面的突出才能。

3.人——包括领导人员与普通员工

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多么强大,都浪费不起人才;任何一间企业,不管它多么兴旺,都浪费不起人才资源。当你让企业员工感觉到他们被当作独立的人加以重视;当你尊重员工们提出的意见的时候;当你通过放手让人们施展他们的智能,运用他们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来回报你给予他们尊重的时候;奇迹就会出现。但当你没有用好企业人才的时候,你就伤害了每一个人。

(1)领导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

英国有名的公司经理彼得·帕克说过:“与管理相比 , 人们更喜欢被领导。” 所以说,我们应该是领导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领导能力专家沃伦·本内斯说得更加具体:“经理要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则要做正确的事。”如果让瞎子领导的话,所有人都会掉进沟里。以下这则寓言最能说明领导的意义。

一群鸟在推选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来当,很快得到鸟儿们的齐声附和。然而却有一只鸟不同意,它问道:“如果是你统治鸟国的话,老鹰来追赶我们的时候,你带我们飞到哪里?”孔雀无言以对。

真正的领导者不需要进行领导,他只是指示准确方向。但与此同时,作为领导者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风平浪静时谁都会掌舵,领导的作用就是能够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转危为安。

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就经常回避使用“管理”这个词,而更喜欢用“领导”这个词,因为“领导”意味着带领、引导和开发。

(2)领导者的素质

根据周易思想以及现代管理的实际情况,领导者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政治家的胸怀,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具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第二,要有经济家的精明,能够从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第三,要有军事家的谋略,能够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第四,要有艺术家的浪漫,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微软公司的一句名言就是“唯一的生产资本,就是人的想像力”。

第五,要有发明家的创新思维。传统型企业家唯有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率领全体员工进行战略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手段创新等贯穿于企业运行过程的各种创新,最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对于战略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著名管理学家费里德里克·格卢克的解释为:“战略家要在所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之间作出某种权衡,他就像一只捉兔子的鹰,鹰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以广阔的视野来猎取食物;同时又必须飞得足够低,以便看清细节,瞄准目标和进行攻击。不断地进行权衡正是战略家的任务”。

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财长之一的鲁宾也说,在每次面临决策选择时,他都遵循自己确立的四个原则:A.天下惟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性;B.每个决定都是权衡机率的结果;C.面对不确定性,必须果断采取行动;D.决策过程的品质往往比决策的结果更重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认为,现代企业家的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有眼光,就是你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赚钱机会。第二是有胆量,要敢于拍板。第三是有组织能力,能把各种生产要素高效率地组合在一起。此外,厉以宁对社会主义企业家还加了一条,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其实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家也同样要有社会责任感。

可见,企业家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对企业家战略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人们可能以为企业家是一种职务,厉以宁则认为企业家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素质。企业家的素质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做上企业领导的人就会自然地拥有这种素质。

(3)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

现代微观经济理论认为, 必要条件具备后,任何企业都可能出现阶段性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企业发展到极限之后,如果自身不能很好地进行战略选择与内部调整,就很容易从顶峰迅速跌落深谷,甚至消亡。

现代微观经济理论还将企业分成金字塔形状的四个层次:最多的企业是“存在的企业”,这是塔基;其上是“有形象的企业”,再往上是“有文化的企业”;塔尖则是“有哲学的企业”。这里作为塔基的“存在的企业”,没有战略思想和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只要条件具备,他们有可能会成事一时,但绝不可能成事一世。对他们来说,今天的热点,就是明天的出血点,后天的死亡点。

企业要上层次,首先是企业家的素质要上层次。企业家上层次的关键在于学习。企业家基本素质的养成,首先得依靠在学校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厉以宁认为,企业家应该越来越多地从学校来。学校培养出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可以把一切不平凡的经历当作是一种磨炼,磨炼越久越显其光彩。

其次,企业家的素质还要靠团队学习力来提升。美国学者彼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鼓励企业要比竞争对手更善于学习,以获取在市场竞争中的持久性优势。他认为组织的学习包括两部分:一是自我扬弃,二是将新知识、新理念迅速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4.天地人三才合一

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得有哲学素养,对于自己的事业应有宗教热忱。商业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有其规律性。经商有道,经商的哲学与做人的道理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有人说,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周易》认为,人与天不是一种主体和对象的关系,而是一种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周易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运用到工商企业就是“人企合一”。企业的运行要讲求和谐统一,硬件与软件、制度与文化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人企合一”如同馒头中的面粉和水,浑然一体,面中有水,水中有面。只有浑然一体,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只有但员工和企业融为一体,才可以达到“管理是为了不管理”的目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儒、佛、道三家的眼中看来,其表现形式各自有所不同。

在儒家看来,天是道德观念与原则的本来面目,人心当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乃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在禅宗看来,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有点像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合。人类所作所为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乔治·戴维森说过:“正确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法国威望迪集团董事长玛丽·莫西尔认为:战略的正确实施,要以决策来保证。正确的决策往往是战略成功的先导,错误的决策则导致战略的夭折。喇叭式的决策原则可以打开经理人的思路,洞察到决策的具体过程,减少经理人“盲点”的出现。喇叭式原则又可称为DATPA原则,即收集资料D——分析信息A——思考对策T——提出计划P——付诸行动A。

(二)和谐的工商管理思想

企业有灵魂吗?罗伯特·琼斯的《大构想》一书中,提到企业的灵魂是“大构想”。而在《周易》当中,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保合太和”。这是周易管理思想的核心,易学的一整套管理哲学都是以这个基本观点为理论依据的。

《周易》所提出的“太和”思想,不仅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所奋力追求的,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家的共同理想。《乾·象传》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成宁”。“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还有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保合太和,是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整控制,使企业长寿安康,这时候就是管理的最和谐状态。

松下说:“企业的成功在于长寿。我也不想时时都那么轰轰烈烈,只要大家和平相处,持久安康就是企业最大的成功了”。这就是一种“太和”的观念。

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和谐”,不是中庸,也不是伦理,中庸和伦理都只是中国文化的支流。中国人追求的和谐观代表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流,但和谐这种观念本身是“形而上”的东西,如果应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务虚”而不“务实”,这是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所不能接受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易经》应成为企业高层的哲学读物,而非实践指导。工商管理者需要从《易经》吸收天、地、人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打造“尊重人性、和谐共处”的企业发展观,但同时需要为企业注入“人定胜天”的创造激情,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必须以严格、规范的工商管理为基础,比如海尔集团那样的军事化管理一样。但追求效率和利润的企业又必然会有很多行为是短期的,这又和企业是社会一份子的责任相违背。为了使企业与社会、员工、客户、股东等方面协调发展,以达到企业如松柏常青的目的,就需要运用《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保持各方的和谐与共生。

现在回归到人的问题上来。企业终归是人的企业,企业要回归到人,这才是企业的根本。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依赖于知识为资本的经济,知识资本中最活跃的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本身。被人尊重是人性在社会中最基本的需求,在商业活动中更是如此。

松下幸之助曾教育下属"如果有人问你,松下生产什么?你们应回答:松下先塑造人,然后才生产电器。"王永庆也有类似的语录"企业经营在人、事、物各方面都需追求合理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部分,若能谋求促使经营体制达于合情合理,使之符合人性,则人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可见,越是大企业,越是重视人。

让员工产生拥有感。这方面,微弱无疑是做得比较好的。艾柯卡、玛丽凯的做法也都是可以借鉴的。

(三)太极生两仪思想

如前所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什么?我个人以为,它就如同天体物理学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一样,是我们整个宇宙的起源。这里再次可以看到,我们的老祖宗是多么了不起,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如此“现代”的哲学思想。

1.阴阳——竞争与合作

究竟什么是竞争?什么又是合作呢?这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也就是双方争夺一个目标,而且只有一方能胜利,另一方则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拥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共享结果。

法国学者蒲吉尔教授认为:合法经济属阳,灰色与黑色经济属阴。在易学当中,阴是指竞争、不和,阳是指合作、和谐。一般说,竞争双方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其实,换一种思路看,事情也不完全是这样的。

竞争与合作在当今社会并存,关于他们之间孰是孰非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其实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俊丑,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合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现在是联合的时代,个人主义已经一去不复返。”

(1)竞合是当代信息社会的人类精神

我们知道,商业合作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消费者越来越不能单从一个厂商得到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所有产品,所以厂商们就必须联合起来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

例如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汇聚了多种高新技术,不是任何一个厂家所能独享的。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就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产物,联想注资金山也是联想硬件、品牌与金山软件开发能力的合作行为。联想批量生产的硬件与金山软件精品实行捆绑销售、套装销售,可以为客户提供功能强大、应用性强的电脑产品。凭借这一优势,联想才能在中国PC产品竞争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无论是企业的并购,还是资金、技术的融合,其内涵都是生产力重组这一主题。家电厂商纷纷进军硬件PC,软件WARE,正是面临时代巨变的战略大转移,硬件PC投资软件业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策略大重组。

在这种战略大转移,策略大重组中,合作似乎是最理想的办法。因为大家都在进入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于这样一个时代来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知识的出知识,没钱没力没知识的也要出个精神。

毫无疑问,信息社会扩展了社会分工,与之相应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依存甚至包括作为竞争对手的双方。因此,当代世界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无疑成了各方在经济上共存共荣的有力手段。

市场是各企业竞争角逐的战场,但市场竞争中又排斥彼此的关联,他们之间既有经济方面的竞争,也有相互依存的联系与协作,经济竞争是要制胜对手,而不是要毁掉对方,否则,失利一方的严重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到占优势一方的经济利益。以此为基点,合作才是信息社会的常胜之道。

(2)战略联盟是竞争的必然趋势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易学的竞合规律,也是自然界恒久不变的规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逐步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式。据统计,在世界 150 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的高达 90%;从1986年到1995年间,欧洲、日本在美国的联盟企业数目递增了423%。我国一些知名企业也积极顺应企业战略重组的发展趋势,把全球性的市场扩张和资源配置作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目标。

2.有无——市场、资本的无中生有

有和无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市场、资本的有无也是如此。关于市场的无中生有,前文已有实例(日本鞋厂和鲁国夫妻的故事),此处不再赘述。这里只讲资本怎么能够无中生有。风险资本筹措,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艺术

地球人都知道,玩房地产开发的,首先都得是有钱的主儿,但有人开始并没钱,却也将房地产开发弄得有声有色,甚至玩大发了。他们靠的正是极其高妙的"无中生有"手段。

地产不是钢筋加水泥,地产的背后是“文化”。可房子本身确实是钢筋加水泥,那所谓的"文化"不过是营销策划高手通过各种招数贴上去的。有些房子所处的地头、所做的规划设计在文化方面是有点说头的,可还有大把房子是天生就没文化、后天又缺教养的,那正是显现策划人无中生有本事高低的时候了。

另外大家都知道,无为就是有为也是一种有名的管理思想。限于时间,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3.虚实——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1)两个避实击虚的实例

(2)网络——虚拟的童话

在互联网经济最狂热时,大量投资者涌入这一领域。建立一个网站,包装一个概念,即可就地圈钱,甚至声称能够上市。人人视新经济为一座金矿,何时开采,都会有所收获。因此有人夸张地说,投资一个网站,在所费成本后面加一个零,转手就可以卖掉。

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导致互联网冬天的到来,许多投资者被套牢。有一句笑话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投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投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地狱"。虽然是一句笑话,可也是互联网近年来发展历程的某种写照。"网站经济"固然造就了诸如"亚马逊"、"雅虎"这样的经济奇迹,但这在难以计数的全球网站创始人与投资者中毕竟只占极少数。而在网络大战中担任"卖水"角色的思科、IBM却是依靠出售网络设备而发了大财。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上网人数年年激增。人们购买电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上网,网络设备提供商首先获得了巨大商机。对PC终端、网络设备、协议和应用软件的需求大大增加;网络的飞速发展又带动了接入服务需求的增长,提供拨号接入、ISDN、WAP、DDN和卫星接入等需求自然随之强劲增长。倒是网站尚未赚钱,上网用户兴许只是刚尝到点甜头,而网络设备提供商的腰包已经鼓起来了。

网络大战中"卖水"者中还有那些应用软件开发企业。不论你是用电脑上网,还是用手机上网,也许今后还有更多的人会用电视机上网,都离不开有关的应用软件支持。上网用户激增当然使"买水"的客户群扩大,"卖水"者发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卖水"者还包括有线电视网的经营者。从用户数量上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可直接和用户沟通,拥有有线电视网络就是拥有网络资源,有线电视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属宽带网,上网速度可以几十倍、上百倍地加快。即使只有1/3-1/2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上网,也会给有线电视网的经营者带来相当可观的增值服务费收入。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网站经济最狂热时,有人声称互联网将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可在2000年网络狂潮中,各类网站为了扩大知名度、提高点击率,在传统媒体上大做广告,反倒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新的增长点。

4.动静——行动与思考

我们知道,哲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思考方向,启发我们的思维。中国人最讲究悟性,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通百通,这正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哲学史上有一对重要范畴,那就是动与静。中国古代哲学中,"动"与"静"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比物理学所说的运动、静止的含义要宽泛得多、复杂得多。比如,变易、有为、刚健等都被纳入"动"的范围,而常则、无欲、无为、柔顺等纳入"静"的范围。因此,这一对概念被广泛地用来解释中国古代哲学的各个方面,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1)行动与思考同等重要

行动当然属于“动”,思考则可归类为“静”,所谓静思者是也。无论你思考多久,没有行动你仍然徒劳;无论你读了多少理论,没有实践你仍然无知。所以我们要谨慎思考,果断行动。

所谓行动,就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而且要立即做。这就是行动的要义。管理以行动为导向,理论再多,没有行动仍将一事无成。行动未必能够带来效益,但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效益。有人在创造,有人在观察,还有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美国 IBM 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郭士纳宣称:“只干不说是我的选择。”

但思考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为思想影响着历史的轨迹。君王一个随意的想法,就可能造成一个国家的兴衰;企业员工偶然产生的一个不经意的点子,就可能会让一个企业兴旺发达。谁思考得更深刻,感觉得更真切,谁就能够活得更好。

无数调查表明,公司经理们几乎都无暇深思,他们耗费大量时间打电话、出席会议,在惶恐的状态中跑来跑去,因为惯于久坐的经理们很快就会被炒就鱼。正如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说过的话:“大多数商人不能进行创造性思考,因为他们无法逃脱理论的束缚。”

因此,如果一个人想成功,他就必须学会思考,而且他必须一直思考,直到思考得头痛难忍。他必须为企业的重大问题而殚精竭虑。法国哲学家亨利·路易柏格森曾说:“像实干家那样思考,像善思者那样行动。”实干家的思考忙于日常工作而无法超脱,他们举足轻重,我们离不开他们。然而,我们的视野不应该完全受到实干家的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要像善思者那样行动。

蜜蜂会死在玻璃瓶中,苍蝇却能够很快逃生。故而胡传虎先生说:“中小企业是靠做出来的,不是靠想出来的。”此话有一定道理,但还不够全面。虽然中小企业不需要长期发展战略,但大型企业却必须制订长期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偏重于行动,大型企业却必须重视思考。因为思考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2)狮子公司的成功实例

选产品不如选渠道,选产品不如选行业,做产品不如做代理,卖产品不如卖企业。以日本狮子公司为例。日本东京有一家狮子公司,生产、经营洗涤、化妆品等,到1993年,其销售额达28.9亿美元,利润4000万美元,拥有资产25.5亿美元,员工5000人,排名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第483位。

5.大小——得与失

降价是占领市场的杀手锏,没有小的付出就没有大的收益。

6.进退——扩张与放弃

扩张为进,放弃为退。有时候,有效的撤退就是理智的前进。在这方面,松下公司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交战时,撤退是最难的,如果无法勇敢地实施撤退,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一击。松下勇敢地实行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撤退,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筹,不愧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四)新的思维理念——全息观念

根据全息论的观点,每一个小局部都包含有大整体的信息,而且可以演示和再现原形。例如每一片树叶的形态,都包含有整株树的形态。每个生物细胞都能反映出生物的整体信息,每一个物质微粒也都能反映出整个物体乃至整个宇宙的信息。据此,领导者可以从企业表面现象、局部现象,就能看出深层次、整体存在的问题。

易经的64卦象数系统,正是宇宙包括天、地、人的一种全息缩影。64卦系统为最高层次全息元;八卦则为次高层次全息元;乾坤二卦为第三层次全息元;每一卦为第四层次全息元;每一爻为最低层次全息元。

在这里,全息元层次越高,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全息元层次越低,相关度就越小。总而言之,六十四卦、八卦六爻、阴阳两仪中贮藏着六千年华夏文明进程的全部信息,是中国社会、文化和宇宙规律的全息缩影。

从易理来看,《周易》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在逻辑上都严格表达着"物物一太极"的全息结构理论,它认为太极为世界之根本,生命之源泉。"物物有一太极 "、"人人有一太极",太极运动是有层次、有级别的,各层次、各级别的太极都有独自的展现形式,但又具有系统的结构。这就是《周易》的战略结构思想。

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曾说,与其将外国学说输入中国,不如将本国学说的精义发扬光大。此话甚对,中国并不是没有先进的思想,而是缺少坚定的信心和毅力。

运用《周易》的哲学思想,学习太极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人企合一"。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八卦、干支、五行、六亲等符号,主要是为了启发人的悟性思维,叫人们用易学阴阳的认识论来说明宇宙的万事万物,《周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博大精深的易学思想,和它对物质与精神的观念,就是以阴阳鱼囊括的宇宙全息方法论。破译了阴阳观念,才能拓宽对周易研究应用的认识范围。学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社会人群的真心和宇宙天心的显现,做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最后达到"善易者不占"的境界。

举个例子说,质量是每一位员工的事情。6个希格玛(σ)的概念最早是由摩托罗拉提出的,而在短短几年内却让许多世界级企业争相投入运作。全球企业内作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最大妙方的最大功臣,除了韦尔奇之外,便是通用的伊梅尔特了。伊梅尔特认为企业应该趁着还在赚钱的时候,将成本投注在品质的改善上,而不是等到企业面临困境时,才来寻求改善。

"希格玛"是希腊字母的读音。在管理上,希格玛""被用来标志质量所达到的等级水平。在希腊字母σ之前的数字,表达着重要的意义。如果6等于高质量,那么小于6的数字表示相对较低的质量。

6个希格玛是运用统计数据测算一件产品接近其质量目标的程度。如果一件通用电气产品或一套生产工序达到了6个希格玛水平,就代表着其质量已经登峰造极。

6个希格玛意味着每100万件产品中只有3.4件是残次品,它是作为高质量的水准点而出现的——每百万次品少于3.5件。实际上,6个希格玛是用一种数学方法计算每生产100万件产品有几件残次品,6个希格玛是最完美的状态——或者说是可能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

(五)变易、不易、简易

《周易》中有个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用这个来说明市场变化规律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变易”,就是说市场永远都在变。与其以不变应万变, 倒不如以变制变,以变应变,变到别人的的前面去。“不易”的原则,就是在千变万化中总有一条不变的定理或规则,这就是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只要你抓住这一点,千变万化就都在其中了。“简易”也符合市场原则,就是说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扯来扯去地浪费时间和精力。

1.变易

前面(哪里?)提到老鹰,这里再讲一个关于老鹰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老鹰不但能够搏击长空,动作敏捷有力,而且勇于淘汰旧我以赢得新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但它在40岁时却碰到非常严峻的问题: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十分沉重,使得飞行十分吃力。

这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或者等死,或者经过一个长达150天、非常艰难又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为此,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而不再飞翔。它要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用爪子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飞翔,得以重新再过上30年的岁月。

经商之道也是如此,重在变化和创新。《周易》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事物、所有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坐标中,没有一事一物、一种情况、一种思想或一种观念是不变的。

(1)变的首先是观念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是这样理解老子这句话的:“说一万道一千,这个‘一’就是观念,只有观念变了,才有二,才有三,才有万物。”所以说,观念是根本。只有观念的转变,才有内容的创新。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曾经创造辉煌历史的中华文明,却未能哺育出杰出的管理艺术。中国的八路军、新四军虽然在战场上打败了日本兵,而日本人却毫不忌讳地将八路军挺进敌后根据地的战略用于对美国市场的渗透和占领,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日本人是一个善于变化、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式的管理是中国儒家精神与西方管理艺术的结合,但由其产生的整合效应却超过中美两国。中国虽然产生了《孙子兵法》,但把《孙子兵法》运用到商业上来并且运用得神乎其神的是日本人;中国虽然产生了算盘,但“《论语》加算盘”形容的却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竞争无常规,竞争无惯例。在这里,松下幸之助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断地违反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惯例,不断地打破常规,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他不按日本式企业的惯例使用一种松下品牌,而同时采用“NATIONAL”这个带有国际性的英文品牌,并且利用广告大为促销。他不采用传统的分销渠道,而是通过独立经营的中间商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直接打入零售市场。他为零售商提供资金,和他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率先创立分期付款制度,在众多的零售商店里展现自己的产品,从而一举成功。他这一连串的行为都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没有开放的思想、创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这些创新做法。

(2)变的源泉与动力

一是来自于顿悟。

《周易》翻译成英文叫The Book of Change,即是一本关于变化的书,但不是一本谋略书。在这本书里面,你读不到兵法,也发现不了三十六计,它说的是一种变的哲学和领悟变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成是一本“悟变”之书。因为变无定法,有定法的变就叫不变,而不叫“变”了。

20 年前有一部日本电视剧叫《姿三四郎》,说的是姿三四郎在练柔道的过程中,如何悟道的故事。剧中有一情景,姿三四郎的师傅棒打着徒弟的脑袋, 喊道“悟性就在你的脚下!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就像是《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被师父在头上敲了三下一样,姿三四郎在棒打之下终于体会到悟性的存在,并就此悟道。

人有很多时候是需要“顿悟”的,诸如姿三四郎的师傅那一棒子打在他脑袋上,诸如“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诸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诸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顿悟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一个顿悟可以挽救一个民族,一个顿悟可以救活一间企业,一个顿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顿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相比之下,企业家的顿悟,就像在战场上一样,每一顿每一悟都极具风险。

良好的创意都是需要悟性的,瞬间的顿悟是直觉的一种证明。但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理想、信念、道德、精神、审美、情感,大部分都是在一些深层的文化价值领域里面发生的,在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这些深层的价值领域内悟出某种想法,某种道理的。

二是来自于学习。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人类的知识是个宝藏,像苏东坡所说的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真正地去争取有两个困难。第一是要花点劳力、花点时间。我们要把心一横,老老实实地走进学问的天地中去。其二是宝藏虽宝,内里废物甚多。学问之道是要把宝物与废物分辨开来的。我们学时要考虑,要拜师,要有高人指点迷津。”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性练达即文章。学问之道,通俗的有如张五常所言,严肃的有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考的含义在内。"习"是巩固知识、技能,包括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动的含义在内。所以说,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培训是企业维持发展的必要手段,这是西门子公司的成功法宝。

三是来自于积累。

观念的转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厚积才能薄发。谁都知道"铁棒磨成针"、"水滴石穿"的道理。商业之道其实也是一样,如果把商业竞争看作是一场战争显得过于残酷的话,可以把它比作是一场考试。只有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商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要把平时的学习(包括读书做事、日常见闻与所感所想)当成一种习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LEARN IN EVERY WHERE"。万事都要从量变上升到质变,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

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成功,积累失败;积累资金,积累人才;积累实力,积累信誉。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杜甫的“功夫在诗外”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一种知识和素质的积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前面说它是顿悟,这里也不如说是积累。如果没有千百度的寻找,蓦然回首也不一定会有所收获。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杭州站 h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