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洞庭湖,尽管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而且“草长平湖白鹭飞”,但如果其中的水在一定时间内不流动,它就是一潭死水。但如果不加节制,放任自流,湖水就会干沽,再美的湖也失去其原有的魅力,甚至不成为湖了。
一个饭店和员工,就像湖和水一样,人员正常的流动,可以产生“鲶鱼”效应,激活整个企业。但据业内权威机构前几年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2—5星级饭店的调查,连续五年员工平均流动率23%,某市有10家饭店某年招聘了168名大学生,一年内走111名,流动率达66.1%,而这几年来饭店员工离职率还不断攀升。员工频繁的流动,降低了饭店的服务质量,增加了经营管理成本,甚至让饭店客户流失,机密外泄,安全事故频发,更有甚者,有些饭店因员工离职无法补充,不得不忍痛关掉部分经营项目或场所!所以员工的大量流失,己成为制约饭店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己成为全国饭店业老板和管理人员伤透脑筋的事情!
当然,员工非正常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的原因,有行业的原因,有管理者的原因,还有员工自身的原因。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不正常就要正视,有问题就得解决。所以减少员工非正常流动,已成为当今饭店管理的热门话题。
减少员工非正常流失是饭店管理的系统工程。但其核心是全面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这里的“人”,指的是饭店的员工,这里的“本”指的是员工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要求饭店管理者在管理中,始终要把人置于核心的位置上,把人的发展作为饭店发展的目标,动力和标志。因此,饭店的老板应该根据饭店的自身实际,针对员工的需求,提出明确、诱人的愿景。所谓愿景,就是员工的心愿和饭店的前景。众所周知,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唤起亿万民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并最终取得革命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我党根据当时占我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心愿,提出了“耕者有其田”这个愿景。同样道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愿景,也由于符合当前国民的心愿,而紧紧吸引了13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由此可见,一家饭店的愿景必须紧扣员工心弦,而且一经提出,就应象广州“三年一小变,五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工程一样付之于行动,见之于效果,并让员工从中得到实惠。员工觉得有奔头,饭店就有吸引力,非正常的流动自然减少。
要减少员工非正常流动,重要的一点是选准人,选合适的人而不是选最优秀的人。目前,不少饭店招聘员工脱离实际,片面追求“三高”,即高素质,高学历,高个子,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要知道,中国,尤其广东目前已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投资热土。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过半落户祖国大陆,随着大西部,大东北大开发战略的全面铺开,劳动力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饭店业由于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风光不再,因而,饭店对就业者吸引力不强。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饭店应改变招人、用人观念。俗话说,娶媳妇,是为了持家,同样饭店招人是为了干活。所以我认为按“三高”的标准,招来的人大多数留不住,还会动摇军心,发生连锁效应,所以我们应及时调整用人标准,招聘那些适用、安心、踏实的人员。
据本人对多家饭店离职人员离职原因的调查,约有70%的原因是“闷、烦、不快乐!”,所以在饭店内营造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并在工作中感到快乐,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非正常流动的关键。要让员工感到快乐,首先我们的管理者应懂得营造成一个愉快的氛围。这要求管理者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培育健康快乐的管理文化,从以往的“只管上班不管下班”的“模式转到“把管理延伸到八小时以外” 的模式,从只重视饭店营业额、毛利率、利润到重视打造员工幸福指数,管理者还要从“管、控”的角色转变为导师、教练、伙伴的角色,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员工,因为好的企业、好的环境、好的上司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
其次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一个员工的岗位,尽可能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和合适的工作。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是他的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基本改变不了的。而一个人,只有喜欢某一项工作,才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只有良好的动机才有持久的行为。事实也是这样,如果你硬把一个性格外向、喜欢接受挑战的小伙子塞到财务部去,要他每天8小时对着电脑,与数字打交道,他不走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