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诚,章诚讲师,章诚联系方式,章诚培训师-【讲师网】
兼思想和行动层面提供卓越课程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章诚:从“中纪委怒批公款吃喝”杂议“一堂课”的功效
2016-01-20 6952

    2015年4月3日,愚人节后的一则消息,让国民着实被愚弄了个正着。这则消息就是中纪委公布的今年2月公款吃喝不降反升。本以为随着共产党各级干部“不敢腐”的心态逐渐固化,“不想腐、不愿腐”的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已如同仙女下凡到了人间,没机会腐败的老百姓,那个美呀。没料想..…………

    这则消息说:公款吃喝,“ 2月较1月上升了29.89%。这一方面虽然与2月份刚好过春节不无关系,但是也说明仍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依然把禁令当‘耳旁风’,我行我素,用公款吃喝。”

    这则消息证明一个道理:人,若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顽习”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们至所以要给需要改变的“习”加上一个“顽”字。实际上,是以该“习”性质之优和劣,作用之正面还是负面,品行上是应该颂扬还是摒弃,美还是丑来界定的。道理很简单,我们不会给一个多年来坚持的,优的、正面的、该颂扬的、美的,改变起来也是需要花九牛二虎之力的“习”,在其前面加上一个“顽”字。比如:不抽烟是一个好习惯,在中国社会当下的环境下,让一个不抽烟的女士学会抽烟,从普遍意义来说,也是件很难的事。但我们就不会因这种“好习”改变起来同样也需要花九牛二虎之力,而在此“习”前加上一个“顽”字。再比如:一个长年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突然让之停止锻炼,其也会“浑身痒痒”的不自在。我们也不会将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由于其难以改变性,而在此“习”前加上一个“顽”字。

    也就是说,其实,只要是“习”,不论“顽习”还是“好习”,都具备不可轻易改变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江阴八十一天”及“嘉定三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可以说是很好的例证。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顽习”比之“好习”改变起来更困难。这主要是由“顽习”和“好习”的特性所决定的。“顽习”往往和随性、随意、随自己、利己、享受、享乐、无须努力、轻松自己、对自己无要求等紧紧相连,而“好习”则完全相反,伴随“好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自己作斗争,对自己严要求,处处跟自己过不去的过程。因而,“好习”改变起来更容易,而“顽习”改变起来更困难一些。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学就会。这句话大概就出于此。

    回到正题,也就是说,企业活动中的“习”(一切在企业中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思想及行为,观念及行动,有形或无形的稳定态,均可称之为“习”),同样具备难以改变性。而至所以我们要改变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习”,是因为这种“习”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制约了企业的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前进,所以我们才去改变它。因而,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要改变的企业中的“习”,当属“顽习”。

    因而,这也就决定了,要改变企业管理中的“习”——由于要改变的是“顽习”——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

    而当前,改变企业中的“习”,方法许许多多,通过企业管理培训师传授管理科学是途径之一。

    前面分析过,由于“顽习”改变起来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因而,这也就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培训师的“一堂课”的功效,必将是极其甚微的。

    但接受培训的企业或对象,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接受的是“义课”,“一堂课”后的功效如何,往往会因为是“义”而淡化和弱化——反正也没花钱,没功效就没功效吧。而如果接受的是“付费服务”,那么“一堂课”后没有功效的感受就会被放大或强化。很自然,付的费越高,这种感受就越明显,越强烈。那么,“培训师都是骗人的”、“培训没有什么效果的”。接受培训的企业或对象,为讲师的“一堂课”的功效下此定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实际上,这是对培训讲师的“一堂课”的误读。这也是培训讲师虽然辛辛苦苦备课,组织课件,搜集案例,规划语言,设计动作,仍也逃脱不了“躺着也中枪”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有许多没有真才实学、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培训师除外,此类等人,当不在我的议论之列。)

    更何况,企业管理层开始重视培训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主动的”、“预防的”,而是“被动的”和“被逼的”。即,由于企业当中产生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了,才想着通过培训解决遇到的难题。而我们知道,当企业中形成阻碍发展的因素时,往往不会是单一因素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某一方面的“顽习”所起的作用,而是“众顽习”一起“发难”才使管理层焦头烂额,意识到需要通过培训来寻求“解脱”之道。也就是说,当企业中出现阻碍发展的因素时,往往是管理思路、价值理念、作业方式,工作方法、团队精神、执行力、企业文化生产效率、价值观、行为活动等等一切有形无形的因素当中,几个或多个方面出现的“顽习”扭到一块,才会形成影响发展的“图表”、“图像”。

    那么,通过培训讲师的“一堂课”来解决企业中同时出现的“众顽习”,其艰难程度更可想而知了。

    这也就是企业管理层越想通过培训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就越觉得培训没有作用的根源所在。

    这是从总体宏观形态来说明,“一堂课”功效甚微甚至是无功效产生的原因。

    那么,接下来,再从微观层面来说说,“一堂课”难以达成功效的一些因素。就受训对象来说:

    一是素质型知识——如卓越团队打造、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怎样成就领导力、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等对人的素质方面提出要求的知识,比起技能型知识——如财务报表如何制定,招聘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几个步骤、商务活动中的礼仪形象等对人的技能方面提出要求的知识,更难在头脑上进行存储和固化。因而,“一堂课”后,受训对象接纳和存储的知识是局限和有限的。

    二是素质型知识在头脑中固化后转化成行为,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既包含转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包含着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者的综合素质,也包括了企业可供受训者在实践中转化“一堂课”所学知识的资源。因而,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必将导致受训者在转化“一堂课”上学到的知识时,出现许多“损耗”。而这种“损耗”又往往是随机性的,这就得使“一堂课”上的系列化知识出现许多“断点”、“断面”。而“断点”、“断面”的出现,又将反过来导致接受培训的人员,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丧失信心,进而不敢转化,对转化缺乏自信。

    三是如果受训对象通过培训要解决的是自己身上存在的“习”,那么,前面我们说过,由于“顽习”往往和随性、随意、随自己、利己、享受、享乐、无努力、轻松自己、对自己无要求等紧紧相连的特性,那么,受训对象对转化,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慢、拖、拒的“本能”。

    结果,“一堂课”有没有功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有方法改变吗?

    就培训师来说,优秀、高水准、高质量的“一堂课”后的“深耕”、“落地”、“生根”,可能是解决“一堂课”无功效的唯一方法。

    其次,负责任的培训师,应该将更多的知识点转化成PPT语言,以确保受训对象在日后的转化中有参考依据。而不能为了下一次的生意而故意在PPT中省略知识。

    就企业来说,摆脱“外训”的依赖性、迷恋性、崇尚性,而将“外训”变“内训”,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当前网上资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针对“素质型知识”的培训,通过“内训”是完全能够达到和实现的。且由于是“内训”,使得能对提高功效起促进作用的时间、时效、步骤、方法、课后检验环节,可制定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此外,如果企业要解决的是“素质型知识”缺乏的问题,建立学习型组织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通过“外训”寻找方法吗?

    根本不需要。这其中的道理在于:一是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知识水平越高的人素质相对较高,且这和知识所属类型并无太大关联。因而通过提高或扩大知识面就能提升素质。二是一理通百事,当通过学习掌握了某种“道理”后,那么尽管所掌握的“道理”与起初想要解决的“素质问题”是不匹配的,但由于一理通百事的道理,使“道理”和“素质”不匹配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至此,我们可以为“培训师都是骗人的”、“培训没有什么效果的”的定论“洗脱罪名”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的培训不是为了让学员获取知识,而是为了让学员决定改变。

    如果非要认培训是为了从讲师那里获得知识这个死理的话,那么,就只能说,这个知识,就是——决定,从今儿起改变自己。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杭州站 h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