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舒,李望舒讲师,李望舒联系方式,李望舒培训师-【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望舒:你的问题即是你的心
2016-08-01 2198

    几日前,做压力和情绪管理课培训, 一个学员给我递上来一个问题版,问了四个问题:

   1、我比较急,自己也知道,该如何调整?

   2、对工作和自己要求完美,但总是差强人意。

   3、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但她有自己的想法,该如何沟通?

   4、同学聚会,遇上爱显摆的主,该如何对待?

  感受了下这位学员的情绪,好强争胜、不甘落后、处处希望优于别人的心态跃然纸上。

   提的问题涉及到自我、工作、孩子、社交等各个方面,但全部是内心向外的映射。

   第一个问题,"性子比较急。"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种下一粒种子,明天能开花吗?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急的背后是什么?在你大脑的自我交谈中有没有经常出现: “必须、应该、不得不,一定要”等这样的词汇? 比如:这件事这么简单,你应该做好;我必须在九点之前完成这件事,否则就全完了;我不得不这样做,否则别人一定会对我有看法;我一定要超过某某等。

   在你大脑的内部语言里, 是不是有很多事情应当如此或者必须如己所愿等强迫性观念?当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时是否就很焦虑,就不能接受?

   如果内在有这样的信条,外在表现就是着急上火。

   《道德经》第八章有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圣人就像水一样,能随方就圆,不与人争斗,到最后反而没有人能与他争。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被教导以竞争模式,从出生开始,就被“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洗脑,上幼儿园就忙着准备幼升小,然后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中;紧接着,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再继续为一个好大学拼搏,大学毕业了,女孩子一定要钓到金龟婿,男孩子一定要更多更快更好地赚大钱。

   很多人说:这没什么错啊。人人都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啊。这种思维模式上升到世界层面,就是各个国家都在搞军备竞赛,都对别国的利益虎视眈眈。你研制出来一个新型武器,我一定要赶上或超过你,否则我心理感到不安全甚至恐惧或者不服气。在这种对比和竞争中,人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坚硬,脾气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们慢慢迷失在我们自己制造的恐怖竞争中,各种精神疾病如潮水般涌来。

   你是不是也在竞争中焦虑迷失了呢?

   第二个问题:对工作和自己要求完美。这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表现。我想问的是:世界上有完美的事吗?完美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你认为的完美标准别人是否也认可呢?还有你现在觉得完美了,一段时间之后还觉得现在的事是完美的吗?比如婚姻,恋爱时地老天荒,觉得对方很完美,几年过去之后,彼此还觉得对方完美吗?事物都是生生不息、无常变化的,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你没有看到事物的多面性,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认为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以及大家都认可的“完美”标准“,这是一种僵化地看待问题的方式。

   《道德经》第二章里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段话说的就是没有跟他人的比较就无所谓是否完美,也就没有对立。我们之所以觉得这样好,那样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处于对立和比较当中,而没有跳脱出来。

   你一定会说, 那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要了,或者什么都不做了。这样的说法是进入了另一种对立。圣人的话是教导我们 回归到自己内心,认真活在当下,尽最大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眼睛向内看,跟自己呆在一起,与自己的心合二为一,而不是向外驰求,这就是最好的境界。

   另外,一个对工作过度严苛的人,结果往往是物极必反,不利于工作,搞得身心俱疲,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反而容易走向职业倦怠,患拖延症。

   而一个对自己过度严苛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接纳自己。久而久之,现实我不能达到理想我的目标,就会产生自卑、紧张、焦虑、对生活不满意等情绪体验。这些情绪就会向外发散、投射,波及到孩子、爱人或者周围的其他人身上,于是出现了你问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对孩子要求高” 。这个问题的潜意识是你对自己不满意的投射。你没有提到你的婚姻关系,我大胆猜测,在婚姻关系里,你同样会感到关系紧张。因为自己很多东西没实现,就会转而寄希望于通过丈夫实现,结果丈夫和孩子就变成了你的承载器,甚至变成了你的受害者。 鱼塘失火,殃及池鱼。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带来各种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聚会的时候,遇到爱显摆的主,自己不舒服。” 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不舒服呢?对方是否显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不舒服是不是觉得你自己被比下去了呢?建议你把目光收回来,好好向内觉察一下,跟自己的心灵来一场真实无欺的对话。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道德经第二十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对朋友过度挑剔,总是看到他人的不好,往往是内心不和谐的结果,不利于人际交往,当你的心是对立的时候,别人的心也是逆反和对立的。就像镜子,彼此映射。

   你提的问题就是你的心。

   以上是我给到你的回信,希望对其他读者也有启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杭州站 h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